安徽家庭医生年内将走进家庭 覆盖三成重点人员

2016.06.20点击:
晨报讯


  今年内,全省约30%的儿童、老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将“享受”到家庭医生服务。日前,“2016年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医院经济与医疗保险专家会研讨会”在合肥举行,省卫计委主任于德志透露,实行医改以来,安徽省医疗费用增长速度放缓,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铺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慢病管理等。为了解决病理医生严重紧缺的现状,安徽省正筹建病理中心,“落户”省立医院,将对全省医院的病理报告进行“审判”。


  省内医院CT、核磁共振等检查费用或有望下调


  “安徽省的医改成果初见成效,去年四月份以来,全省公立医院的医疗费用增长速度不到3%,而以前的增长速度为百分之十几,这个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在于德志看来,医保是“牵住”深化医改的“牛鼻子”,研讨会上就推进医保改革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谈及安徽医改成绩,他用“节约”两个字概括。


  “和国家的药品数据库相比,我省约有57%的药品价格是全国最低。若是再加上在药品招标的‘带量采购’,所有药品价格是全国最低。”


  “安徽省的医疗大型设备采购费在国内也位居低价水平,平均降价30%~40%左右。”这个降价幅度意味着什么?于德志解释,同样的钱,以前只能购买2台放疗设备,现在可以购买3台以上。再结合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配合”,医院成本大幅下降,未来,在安徽省的医院做CT、磁共振等检查,费用有望下调。


  年内全省30%的重点人群将“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今年以来,“家庭医生”成为“热词”,这个很多人眼中的“奢侈”服务,年内将“走”到越来越多的安徽人家中。


  “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安徽省医改下一步的重点工作之一,让全科医生通过签约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服务,以此推动分级诊疗,做好慢病管理。”于德志透露,目前,安徽省的农村“家庭医生”主要由县医院医生、乡卫生院医生、村医组成,目前推行进展顺利。而城市的“家庭医生”则由“大院医生”和社区医生构成,正在稳步推进。根据计划,年内,全省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6类重点人群,争取做到家庭医生覆盖30%左右;普通人要覆盖15%左右。


  如果说医院医生是患者的疾病“主管”,那么“家庭医生”就应该是老百姓的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应该把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全管起来。”于德志介绍,凭借“家庭医生”平台,可以对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进行“慢病”管理,定期进行健康评估,掌握他们的健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孩子发烧了,可以向家庭医生咨询,还可以获取相关的疾病建议,甚至让他建议去哪个医院,找哪个医生看病最好,这可以避免患者盲目就医。”


  安徽省筹建省级“病理中心” “落户”省立医院


  采访中,于德志还透露,为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安徽省正筹建“病理中心”,将“落户”安徽省立医院。


  众所周知,病理医生是疾病“审判官”,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获取的身体组织,大多数都要送到病理科化验,排查癌变的可能。在业内被视作“医生的‘医生’”,“地位”虽高,全国都面临极为紧缺的现状,安徽也不例外,省立医院的病理医生连年“返聘”,更别提县级医院,要想“觅”一个病理医生难上加难。而省级病理中心成立后,将有效缓解这一局面。


  “只要通过网络,全省各级医院的病理化验都可以上传到中心,由中心的医生进行会诊。今后,地县市的患者再也不用为了确诊病情,特地赶到合肥这么折腾了。”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介绍道。与此同时,省立医院还将筹建面对全省各级医院的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操作模式和病理中心一样。


  随着三个“中心”建成、运行,“网络医院”各项服务也全面开展,目前,安徽省立医院已经实现与16个县级医院网络“互通”。预计到年底,全省大部分县将实现远程医疗技术协同系统全覆盖。晨报记者王靓


  通讯员叶俊华孙承伟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