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为中心健康是根本

2017.09.27点击: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注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议题,均先后成为中央深改组研究的重要议题,并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同时明确提出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五项重点任务”,即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如今,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健康医学模式转变。生物医学模式下,医学的焦点是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学因素细菌、病毒等,医疗服务“以疾病为中心”。但人不仅仅是生物,还有心理性、社会性,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因而,新形势下,要求“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体系。为此,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认真落实“医教协同、共赢发展”,并取得良好成果。


  一是明确顶层设计,搭建交流平台。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密切协同,深入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起草、出台了指导大学推进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医教协同发展的文件,加强宏观指导,就改革中反映强烈、共识度高、当前能够加以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出原则性、导向性规定,提出改革进一步推进遵循的原则和方向,强调文件的落实,督促学校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分解和细化实施。同时,搭建平台,组织学校交流、研讨,加快推进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医疗水平。


  二是要求地方医学院校要明确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服务地方和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地方医学院校要遵循医学人才培养规律、医学教育规律,切实履行大学的功能和价值追求,服务国家和区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服务人民健康和医疗服务需求。强化医学院校的功能定位,即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医学社会服务、医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地方医学院校学科布局与学科方向发展、专业布局与专业方向发展都要服务和保障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需求的理念。


  医学院校紧跟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索“医教协同、医教共赢”的新模式,此举既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又有利于患者。学校推动助理全科医师培养与继续医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能管用”的基层医疗服务人才,即“3+2”助理全科医师培养模式改革,将助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并轨实施;推动医学硕士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即“5+3”改革;推动探索医学博士培养与专科医师培养的有效衔接,即“5+3+X”改革。由此,努力为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使医学人才队伍能够基本满足健康中国需求。


  (作者:管仲军,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

来源:光明日报